第947章
“不应该啊,光是倭国那边的银钱,都够朝廷用许久了吧?”
太子标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,埋怨道:“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,朝廷各处都要用钱,这粮种的推行更是重中之重,朝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这些年挣的银子,几乎全都砸进去了!”
“再有这仗打了两三年,耗费的钱粮,那也是难以估计......”
打仗打仗,打的就是钱粮。
前面这场国战,几乎将大明十来年的底蕴耗费一空了。
如果不是李祺提前一步开拓了东海贸易,让朝廷财政得到补充,只怕这一仗打下来,最后的输家,反而会是大明!
“这倒是个麻烦,不过问题不大。”
李祺笑道:“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将两件事情一起给办了!”
太子标闻言眼睛一亮,忙追问道:“文和,你说的是......”
“盐商这边,定成制度,刚好可以捞一大笔银子!”
李祺主持盐场改革的事情,太子标是知道的,所以立刻就反应过来,李祺想做什么了。
“只是这样一来,那开中法就不得不变了......”
开中法,简单流程就是商人把粮食送到边镇,然后再用交割文书到户部领取相应的盐引,拿到了盐引再到盐场领盐,最后就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出去以此谋利。
盐铁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,因此存在极大的暴利。
寻常百姓什么都可以缺,但盐是活命的东西,怎么能缺得了?
这“开中法”其实就是一种打包形式的捆绑销售,利用商贾逐利之心,放出食盐专卖权,从而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和运输渠道来完成粮食的配给,以此解决九边重镇粮食短缺的问题。
“惠商利国、恤灶体民、义利并重”,这是开中法的核心内容。
惠商利国,就是盐商可以通过开中法从中谋利,而国朝则可以免去输送粮食到九边军镇的损耗;恤灶体民,就是体恤作为盐业生产者、盐场灶民的生存处境,关注并努力解决灶民问题;义利并重,就是在不违悖道德的基础上,重视盐利的价值,肯定官员的理财才能与百姓的逐利之心。
输粮开中,在于调动了百姓运送军粮的积极性,不足之处就是让利给盐商,减少了政府的收入。
但输粮开中制的有利之处远不止节约国力民力,还促进了边境的开发,因为开中制一出,盐商为了节省运粮成本,就招募大量农民青壮在边境附近开荒种地,充实了国朝边境军镇,稳定了各大军镇的粮食价格,对国朝边镇的稳定和开发具有积极意义。
这也是太子标提出异议的地方。
李祺如若变革盐法,那只怕长城军镇将会受到毁灭性影响。
“这一点可以放心!”
李祺给出了解决之策。
“各大盐场先定好盐商,将官员从这一步里面给踢出去,避免他们借此贪腐受贿,然后按照地理区域划分,承担边镇军需的盐商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措施,务必确保钱粮可以输送到边镇!”
“说起来,这开中法也有隐患,这盐引存在暴利,因此朝廷实施开中法后,许多权贵看到有利可图,便开始想方设法奏讨盐引,倒卖给商人,换取利益,或公然走私,在正盐中夹带私盐,牟取暴利,以致于盐商输送粮食后到盐场也换不到盐,盐政就此败坏下去!”
“所以,这个流程必须简化,盐运司臃肿庞大,给了这些士绅官员贪腐获利的机会,必须精简下来,各大盐场由卫所军方负责,盐商直接与卫所军方对接,将士绅缙绅从盐政里面踢出去!”
太子标听后深吸了一口气,沉声道:“文和,这样做的话,士绅缙绅恐怕不会答应!”
“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!”李祺冷笑道:“现在可是洪武初年,军方鼎盛的时期,他们难道还敢造反不成?”
“别忘了,我们才打赢了国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