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头拨了款,治理珍珠养殖湖有了资金支持,污水便慢慢净化了。
净化了污水,珍珠养殖也迎来了今年的高光时刻:开蚌采珍珠!
太阳才刚从东边升起,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就有无数条小舟载着养殖户,从岸边出发往珍珠养殖湖里行进。
为了方便看到自己投放的珍珠蚌的位置,每个投放处上面都会飘着一个空的塑料瓶。
于是,便有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瓶儿飘在湖面上,配合着延绵起伏的远山,一条条木质小舟,还有船桨摇橹泛起的湖水声,这画面有一种宁静的喜悦。
养殖户来到了珍珠蚌投放区域,弯腰从浸泡在湖水的笼子里拿出成熟的蚌,丢进小船,再取下一个。
就这么反复拾取,黑天之前就收了满满一船的珍珠蚌。
满载而归的小船停在岸边,养殖户的家人们早已在岸边翘首以待了。
只等那小船一靠岸,家里那半大的小子就一下跳上船,拿出准备好的蛇皮袋,麻利的往里装珍珠蚌。
等装满了一袋子,两父子并合力将蛇皮袋口系好丢上岸。
女人早在岸边铺好了摊子,一边是蛇皮袋铺设的珍珠区域,一边是开蚌区,还提了一桶水放在一旁。
真可谓是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
等拿到了珍珠蚌,女人可算是接上了接力棒。
她打开蛇皮袋口,倒出珍珠蚌,对着蚌缝用小刀一撬,那严丝合缝的蚌就听话地四仰八叉,露出了里头的蚌肉。
而珍珠,就藏在那蚌肉里!
女人用手对着蚌肉一挤,一颗颗颜色好看,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的珍珠就吐了出来。
“哎呦!老张媳妇儿,你家今年开了好多好珍珠啊!”
过路的养殖户,只往蛇皮袋上匆匆瞄了一眼,便开口恭喜起来。
“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啊,也就一般,哈哈哈!”老张媳妇儿谦虚地说着,嘴角却咧到了耳根。
其它养殖户,也时不时的有人惊叹出声:
“这颗珠子真圆真大呀!一定能卖个好价钱!”
“你的那颗,可没有我这颗品相好啊!”
“再看看我们家的珍珠,比前两年的可好多了!”
“还不是科研人员辛苦教我们养殖技术,要不然我们哪里培育得出来这么好的珍珠!”
“这话对头,科技在进步,我们农科院的技术人员普及了养殖技术,珍珠的收成只会一年比一年好!”
“哈哈哈,那可太好了,我们老百姓的腰包可算是要鼓起来了!”
养殖户们聊着天,开着蚌,一个个信心十足。
突然,有人提了一嘴:“也不知道秦爷那边的珍珠蚌开了没有,收成怎么样呀?”
这一提醒,那话匣子可就打开了。
“我听说,那秦爷的湖,其实是研究院的,秦爷就是个管事的。”有人神秘道。
“啊?我说呢,秦爷是城里卖鱼的,哪里管的到我们乡下养蚌的,还搞个这么大的湖,原来是替研究院做事啊!”
“那研究院里出来的东西,样样都是好的,我还记得上个月买的西瓜呢,哎呦那个甜呀,我儿子现在都嚷嚷着非要再买呢!我寻思着,等卖了珍珠,再给他买一个大西瓜解解馋!”
聊着聊着,养殖户的好奇心也都勾了起来。
“你们说,那研究院养出来的珍珠会不会更好呀?咱们的珍珠虽然圆的比例多了一些,但研究院指不定更好呢?”
“技术都差不多,养殖经验还没我们丰富,这还真说不准谁比谁更厉害呢!”
“嘁!你还没见了,怎么就知道人家不如你呢?”
“那走呀,看看去!”
“走就走!”
养殖户们起身,一家留下一两个人干剩余的活,浩浩荡荡向秦如虎那片养殖湖走去。
今儿个天气好,李长生早通知了秦如虎,安排人去收蚌。
他们的湖大,几乎占到了山下湖总珍珠养殖湖面积的十四分之一。
来了三十多个帮手,忙活了一天,也才收了不到百分之一的面积。
那成堆成堆的珍珠蚌,在岸边摆满了,就等着人开蚌呢!
养殖户们看到的时候,羡慕之色都要从眼睛里溢出来了。
老张媳妇儿被人推着,壮着胆子来到前头,笑问道:“你们这边今年珍珠收成怎么样?”
“不清楚,我就负责取蚌,开蚌的人都在那头呢!”年轻人擦了一把汗,往路尽头一指。